2020年,城北区纪委监委突出监督首责,立足实际,统筹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纪检监察工作力量,按照“1+2+3+3N”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对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力量的统一调度使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整合、工作共促的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工作格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一体化建设监督体系。区纪委监委成立联合监督监察协调指导中心,将6个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2个片区协作组,4个派驻纪检组划分为2个派驻联组,为提高片区协作、派驻联组“内生动力”,按照每年轮值的方式设立了片区(联组)召集人,负责会议召集、片区工作台账建立等工作。2个监督检查室分别联系1个片区、1个联组负责业务指导,工作督促。各镇(街道)将农村社区划分为17个协作小组,建立健全区、镇(街道)、农村(社区)三级一体化工作网络。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一体化建设工作标准。紧盯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职责权限,区、镇(街道)、村(社区)3级建立健全25项制度,区纪委监委建立了综合调度、联合交叉监督、联合办信办案等11项制度和2项工作流程,各镇(街道)制定了民主监督公开日、村情民意直通车等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工作标准和依据,并装订成工作手册,为纪检监察干部规范履职提供“掌上字典”,确保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工作高效规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夯实基础设施,完成标准化规范化目标。打造片区、联组办公室和标准化谈话室及各镇(街道)纪检监察办公室、群众来访接待室和“走读式”谈话室共28间,规范各镇(街道)纪(工)委挂牌标识,配备计算机、高拍仪、打印机等必要办公办案设备,统一选齐配强各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和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28名。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区各镇(街道)纪(工)委实现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队伍、有制度,为达到“四化”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6月,组织召开督执纪执法一体化观摩交流活动,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持续深入推进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和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整合多方力量,提升一体化建设监督质效。在区协调指导中心的统筹调度下,各片区协作组、派驻联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围绕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条主线,部署开展联合交叉监督检查。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精准帮扶等重点工作,开展联合交叉监督检查7次,下发作风纪律督办通知单31份、廉政风险提醒函26份,受理问题线索11件。加强对各片区、联组和镇(街道)纪(工)委的业务指导,整合优化协作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交叉办案、联合办案等方式,加强和改进查办案件工作,推动各镇、街道纪(工)委由实现“立案破零”向提升监督执纪综合能力迈进。2020年,六个镇(街道)纪(工)委处置问题线索28件,立案10件,处分7人。
创新监督方法,探索村联组工作机制。小桥街道探索实行“T+3”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模式,结合北杏园村、陶家寨村、陶新村三村集中办公的有利条件,对各村纪检监察工作力量进行编组整合,组建三村合一的片区协作联合监督小组,围绕财务管理、群众身边“四风”等问题开展联合检查,强化一线监督作用。大堡子镇以陶北村为试点,打造村级信访接待室和纪检监察办公室,规范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制度,明确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工作职责。火车西站街道选取盐庄社区进行“微权力规范化运行”试点的尝试,从日常监督检查、阳光接访、问题线索核查等方面对工作档案建立进行了规范。
2021年,城北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入推进基层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全区实施方案,细化重点任务、落实措施、工作要求,在已完成组织机构、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的基础上,继续在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再优化、工作能力再强化、工作质效再提升、工作机制再完善上下功夫,实现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