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央精神
拔掉“廉洁政治”地面上的莠草——对违反党纪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 分享
字体:

“我们要严重地注意!注意每一个反贪污的斗争,抓紧揭发每一个贪污事件,我们一定要做到: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1942年1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针对陕甘宁边区查处的肖玉璧贪腐案发表评论《从肖玉璧之死说起》。

肖玉璧,出身于陕西省清涧县马家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1933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大队清涧支队,在作战中英勇无畏,立下赫赫战功,身上留有几十处伤疤。由于多次伤病严重,再加上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肖玉璧住进了延安中央医院。肖玉璧住院期间,恰逢毛泽东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干部战士。毛泽东见到骨瘦如柴、身体虚弱的肖玉璧,要求为他增加营养。肖玉璧康复出院后,上级认为肖玉璧是有革命觉悟和革命贡献的可靠老战士,便安排他任陕甘宁边区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

然而,这样一名无惧生死的革命战士,却在金钱诱惑面前蜕化变质。肖玉璧上任后,不但以功臣自居,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克扣公款,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粮油偷偷倒卖出去牟利。


插图: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纪委监委

当时,边区各级政府节衣缩食、勤俭节约支持抗战,整个边区政府每月办公费不过30元。肖玉璧却于任内共贪污公款3050元,根据边区惩贪条例应判处死刑。

边区政府很重视此案,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1941年,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肖玉璧死刑。而肖玉璧自恃对革命有功,向毛泽东写信,请求念他过去作战有功,希望能让他上前线,在战场战死。为慎重起见,林伯渠带着肖玉璧的信面见毛泽东。毛泽东询问了肖玉璧案的相关情况,并征询林伯渠的意见。

林伯渠回答道:“目前干部队伍贪污腐化犯罪占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五,这股风非刹住不可!”毛泽东当场表态:还记得怎么对待黄克功的吧,这次跟那次一样,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纪律规矩面前没有特权。1941年底,肖玉璧被执行枪决,在边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肖玉璧案刑事判决书。(资料图片)

严惩黄克功、肖玉璧,彰显了我们党反腐肃贪的坚强决心,凸显出我们党始终如一的铁一般的纪律。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始终把惩治腐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制定一系列法规文件,彰显厉行廉洁政治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1938年,陕甘宁边区公布《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了可以贪污罪论处的10种行为;1939年,《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出台,对贪污罪根据数目多少及影响大小作出处置规定;1941年5月1日批准实施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943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规定政务人员应“公正廉洁,奉公守法”……

经过数年努力,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国际友人、各界民主人士评价为“中国最廉洁的政府”。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历史上矗立起了一座廉洁政治的丰碑。

全面抗战时期,我们党尽管还只是在抗日根据地进行局部执政,但丝毫没有放松对贪污腐败和违法犯罪分子的严厉惩处。正是这种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党的优良作风得以弘扬,党的纪律得以遵守,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党获得了事业发展真正的铜墙铁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始终严字当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纪律和规矩得到充分尊重和严格执行,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保证,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对党内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认真查处、严肃执纪,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能把纪律当成‘橡皮筋’、‘橡皮泥’,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

对于一名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锚定更高标准、恪守更严要求、落实更实举措,将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