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靶向破题的“攻坚战”。
这是一次提质赋能的“大练兵”。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自今年3月以来,西宁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市上下坚持把整改整治作为推动作风转变、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以动真碰硬的精神,坚持较真的韧劲,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以鲜明态度、超常举措确保整改整治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整治台账”变成“成效台账”。
坚持严实基调
一体推进学查改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西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整改整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次思想作风锤炼抓紧抓实。市委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整改整治工作座谈会、深化学习教育整改落实暨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推进问题高质量整改。市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学习教育调研指导工作方案》,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指导1个乡镇和1个重点企业,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包联指导590个基层党支部,市级专班11名指导员“点对点”常态化联系指导,构建起“市委牵头抓总、领导包联指导、专班协调跟进”的工作推进模式。
城西区是西宁市现代服务业的心脏地带,这里高楼林立,大型商业综合体如明珠般串联起最繁华的图景。然而,在迈向现代化精品城区的路上,一些群众关切的问题仍待破解——物业服务是否到位?环境是否洁净宜居?绿意是否触手可及?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西宁市委专项安排,市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迅速成立问题整改核查组,驻点跟踪、现场督办,瞄准物业服务的短板、卫生死角、绿化盲区,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以“硬核”举措推动城区旧貌换新颜。
相关部门为核心商圈“量体裁衣”,实施“一圈一策”精准治理;多部门联手出击,“洁净商圈”专项行动让市容焕发新颜;物业监管责任链条不断拧紧,投诉量悄然下降;百余条街巷迎来“深度美颜”,6.2万平方米的街头绿地悄然蜕变,公园管理迈上新台阶……这一切正悄然编织成一幅更洁净、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画卷。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功。全市上下结合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一以贯之在“实”字上下功夫,奋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成果转化见效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如何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
……
问题是聚力的方向、工作的标靶。
西宁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以效为先,树牢优解思维,以高度责任感推动问题解决。创新实施“经济发展挑大梁”“克难、破冰攻坚揭榜挂帅”“年度勇争先”三张清单推进机制,以“市委常委会调度+市级领导负责+专班推进”为牵引,推动物业管理、资产盘活等问题有效解决,避暑房、四季文旅等方面取得突破。将6类“老大难”问题全面纳入市委市政府“2个问题清单”,分解至各级党委(党组),以清单化、机制化方式扎实推动化解。
聚焦问题整改,西宁市创新推行“双闭环、双延伸”工作机制,对反馈和查摆问题进行“交办、办理、上报、反馈、抽查、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个案整改”向“同类排查”延伸,对重点问题整改进行现场查看督办,推动责任压实、问题改实、成效扎实。
时下,推开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科室的门,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攻坚节奏”——键盘敲击声、电话协调声,声声交织。大家相信:发展,就是在问题最硬处钉钉子;改革,就是从矛盾最深处拔钉子。党员干部不再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写方案,而是脚步向下走,身子扑下去。园区现场、企业车间、项目一线……都成了他们的临时办公桌。一趟趟跟进、一次次对接中,在百亿资金攻坚争取、创新项目谋划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
这只是一个缩影。聚焦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的目标,西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实干担当,努力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坚持一线工作
让群众可感可及
翻开西宁市编印的2期《开门教育征集意见整改案例纪实》,跃然纸上的远不止于一个个鲜活而具体的案例,更在于让学习教育彰显出了“民生温度”。
“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干活更有劲儿了!”令北控城市服务(甘河工业园)有限公司环卫职工汪晓青感慨的,便是园区在今夏推出的“一元爱心餐”。
作为城市环境的守护者,环卫职工因工作时间早、作业流动性大,早餐供应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对此,甘河工业园区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作业一线收集职工诉求,从20余家候选门店中,遴选出资质齐全、卫生达标、口碑优良的2家爱心商户,构建起“暖心早餐服务圈”。并采用省市专项补贴托底、园区财政配套、商户让利优惠、个人适度自付“四级联动补贴体系”,将9元一份的标准早餐转化为职工只需自付1元的暖心套餐。
当学习教育走进群众心里,成效就写在了百姓的笑脸上。
西宁市坚持把整改整治与强化思想作风、夯实基层基础贯通结合,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通结合,创新开展“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实践活动,积极运用“一线工作法”,及时摸清情况,推进整改整治。
从纸面到心间,从认知到认同,西宁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学习教育的根本标准,坚持开门教育,注重群众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俯下身,贴心解决好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学习教育期间,省、市两级社会监督员、基层观测点共反馈问题14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