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南川河内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河道。记者 宋明慧 摄
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巴哈图山蜿蜒前行,流经草原、山川后冲刷出适宜人类居住的谷地,集中着青海全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被誉为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河。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各相关地区和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持青海全国唯一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省份成绩”的要求,深入打好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切实改善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
扛牢政治责任,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整治
仲夏时节,在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境内,湟水河奔涌向东。又到了巡河的日子,全域生态管护员王生财和同事们来到茂林大河河边,深入各自负责的区域开展河道巡查工作。“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尽管垃圾少但我们依旧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巡河,今后也会履行好责任。”王生财说。
海晏县是湟水河发源地,也是重要水源涵养地。海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喇海峰告诉记者,近年来,海晏县坚决扛起湟水河“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通过开展“禁塑”、“无废城市”行动和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深化“五员合一”改革,深入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系统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湟水河海晏段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有效提升。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工作,将其列为专项整治行动之一,6月底印发了《在主题教育中开展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行动方案》。
围绕全流域全面提升主基调,在深入推进主题教育中推动工作,强化政治担当,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整治。青海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和地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指挥部,做好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谋划研究、上传下达、督促指导、考核评估等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适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等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逐条逐项靶向对标施治。
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主题教育成效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从实施源头管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沿河污染整治三方面入手,细化实化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保障措施,重点整治湟水流域生活、工业、农业污染,推进重点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建设,排查整治河湖“四乱”及黑臭水体。
6月以来,湟水河小峡桥断面水质日均数据在Ⅱ类和Ⅲ类之间,水质得到根本提升和有效改善。
“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作为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自觉扛起政治责任,按照建机制、补短板、强监管的总体思路,聚焦专项整治的任务,靶向施策,以整改整治的实际行动,彰显主题教育成果成效,专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指挥部副指挥长吴志城表示。
敢于动真碰硬,
护航流域水生态环境
省会西宁,南川河如一条银色飘带穿城而过,河岸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蒋晓芸是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新青社区党委书记,也是南川河昆仑桥至洪水桥段的河长。烈日下,她带着3名巡查员沿河道开展每天的例行巡河,不时拿出手机记录。
蒋晓芸告诉记者:“南川河是湟水河重要支流,我们以‘四员四长’为载体,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不断深入。”目前,西宁市已建立打造“河湖长+检察长+民间河长+警城联勤+专职巡查员+河段保洁员”工作模式。
高度重视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省水利厅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作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乱堆垃圾等“四乱”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并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下一步,将对标目标任务,强化湟水源头综合治理、流域控污减排、区域环境治理措施,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推进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走深走实,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推进湟水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严密监控湟水河国省控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强化对日常水环境形势分析,邀请专家现场会诊,溯源分析流域水质中相关指数波动情况,提出精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强化督察监测监管执法,在全流域布设人工监测点位44个,在重点河段建设自动监测站14个,实时监测水质变化趋势,逐月开展河段水质状况监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充分发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在主题教育中开展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挂图作战清单,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形成有组织、有方式、有频次、有氛围、有实效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
同时,结合主题教育,实行分段包片制持续对湟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地排查,及时印发督办通知,形成“发现—整治—回头看”闭环管理模式,并不断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污治理,确保湟水流域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吴志城表示,下一步将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牢牢守住“流域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源头治理、工程治理,建立健全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运营体系,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厂网一体、建用一体、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确保湟水河水质整治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问题导向,
确保水质全面提升
来到西宁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现场,工作人员分别在膜池车间和鼓风车间调试设备。自1号、2号综合车间相继实现通水,项目于4月底进入调试及试运行阶段,每日可收集水量8万吨,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第三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娜说,项目建成后日处理能力达8万吨,对治理水污染、保护湟水河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宁市以提升湟水河流域水生态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各项工作任务。第一再生水厂6000吨调蓄池通水运行,第五污水处理厂扩能项目、第七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同时,重点排查涉水企业、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散乱污”企业,并深入推进重点排污口整治。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工作专班主任沙东海介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西宁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实行进度通报、实地督导、分管领导周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执行、有反馈。各相关部门、地区迅速行动,从优化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建设应急调蓄池、排水口及管网排查整治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进行挂图作战,全面统筹推进湟水河(西宁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条河把西宁和海东紧紧连在一起。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海东市将水质整治作为补齐短板、巩固成效的重要抓手,及时印发整改工作方案,制定152条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做到对标对表、立行立改、边督边改。
同时,在全力推进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工作基础上,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积极谋划梳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项目293项,加快补齐污水治理短板。
湟水流域水质事关全局和长远,作为全国唯一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省份,青海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湟水流域水质综合整治攻坚战。坚决扛起保护三江源、守护“中华水塔”的政治责任,已初步实现了“6月30日前湟水全流域国控断面达到三类及以上,至2023年底全面巩固、稳定达标”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