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一变干劲足,能力提升局面新。
今日的河湟大地,奋进攻坚步履铿锵,干事创业激情迸发:在发展主战场,无论是产业项目还是城建项目都开足马力、战意正酣,折射出蓄势待发的强劲动能;在手机客户端,证件办理等公共服务事项一应俱全、操作简单明了,行政服务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2021年大年初八,全市作风建设推进会召开。
2022年大年初八,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召开。
两年来,西宁以感恩激扬奋进力量,以拼搏营造赶超气场,坚持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持续在解放思想、聚焦任务、创新载体、健全机制上下功夫,把能力作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重大任务、重大改革落地及重点问题解决,成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动力源泉。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等殊荣……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项项可圈可点的工作、一件件可喜可贺的大事证明,只要理念再革新、能力再更新、作风再刷新,西宁高质量发展步伐必将行稳致远。
是旗帜、是保障、是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2021年2月19日,全市作风建设推进会召开。“作风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要对标对表‘三牛’精神,聚焦发展气场不浓厚、为民服务不主动、工作进取不积极、任务落实不到位、担当意识不强烈等作风突出问题,深入检视、认真整改,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痼疾,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检验‘两个维护’”。市委书记陈瑞峰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淬炼能力作风的动员令。
至此,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在全市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新起点、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具体实践拉开序幕——
两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把影响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守正创新、锲而不舍、精准施治,以过硬的作风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建立常态化作风巡查制度,成立作风建设综合协调组和10个巡查组,围绕发展气场不浓厚、为民服务不主动、工作进取不积极、任务落实不到位、担当意识不强烈等作风突出问题,采取常态化巡查+专项巡查+机动巡查方式,强化“五单五化”过程监督,下发作风交办单、督办单等457份,推动解决问题753个。打造“西宁评议”公共服务评价系统,将全市3000余个机关科室、政务服务窗口单位纳入评议范围,采用“事中现场评、事后跟踪评”模式,对服务事项进行评议。对“不满意”事项逐条回访,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督办清单”,推动整改“不满意”评价235件。
组织开展“十佳”“十差”单位评选活动,拧紧作风建设“发条”。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将其拓展到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领域。采取“体验式”“蹲点式”“暗访式”监督方式,督促推动创新激励、纾忧解困等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包”“工具箱”落地生效。建立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专项整治联席机制、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0余个,通过评议推动被评议单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章立制”过程中,促进各单位党委(党组)切实履行抓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西宁市干部作风持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作风建设巡查机制荣获“西宁市改革创新奖改革创新项目”,该做法在《新华每日电讯》和新华社《内部参考》进行了刊登。
能力——
是基础、是前提、是支撑
做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
正当作风建设深刻改变西宁之际,2022年2月8日,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陈瑞峰再次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在持续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夯基垒台、接续发力,推动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
困难困难,干起来就不难;干部干部,干起来就有路。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服务员’,随叫随到,无事不扰。”2021年3月11日,市委书记陈瑞峰在调研包保重点企业——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时开门见山地说。让公司负责人尹小强记忆犹新的是,陈瑞峰当天对企业提出的用水、用电、出行困难等6个具体问题逐一把脉、现场办公,协调相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
一时间,市委主要领导甘当“店小二”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同时,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理念,我市各级干部主动求变,通过创新组织部门与行业部门联合进行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足岗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练兵比武活动,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和素质能力提升机制。
于是,大项目一个接一个来了——高景年产50GW单晶硅棒、青海丽豪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阿特斯年产10GW单晶硅棒、泰丰先行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鑫东恒年产3000万只动力电池顶盖及3000万只锂电池壳体等项目落户南川并开工建设。
如今,走进西宁各工业园区内,一排排企业厂房鳞次栉比,锂电储能、光伏光热、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等企业内机声隆隆,车间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一条条现代化流水线上,国内最尖端的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在这里诞生;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横空出世;如同头发丝般纤细,只有245微米的玻璃纤维跃然而生。
这一幕幕正是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立足特有资源禀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
近年来,全市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6.9%,达到23.7万户。
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342项减少至78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时间大幅压缩。实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市场主体由16.1万户增加到23.7万户。
全面推行“链长制”,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36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全面推行市级领导包保机制,倾力为企业解决难题,重点包保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48.9%。
西宁市锂动力电池、光伏制造、合金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建成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光伏智能工厂200兆瓦N型电池项目、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为积极融入世界盐湖产业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年均增长13.4%,对全省贡献率达7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031亿元增长到157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1%提高到24.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8%、54.4%、48.8%和89.4%。东川、南川、生物园区被评为国家绿色园区,亚洲硅业、圣诺光电等1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457.4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省比重提高到57.1%。
“闯”的精神更足、“创”的劲头更大、“干”的作风更实,西宁作风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